第516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_抄家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
笔趣阁 > 抄家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 > 第516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16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

  又额外给他增加工作。

  杜蘅想都没想,就给拒绝了。

  “何总,本官很忙的,又要打理官报社,礼部那边也有一堆事等着我做呢。还有花神使司呢,好几个案子没审。”

  “你……很忙吗?”

  何解忧都懵了,你那么忙怎么还在家待着呢?

  杜蘅尴尬的咳了咳,问道:“这几天有投稿的吗?”

  “有啊,自从二期报纸发出之后,投稿变多了,可能也是受到那篇《品藻》的影响,觉得咱们官报社气量大,什么文章都敢报道,所以出现了不少批评朝政的文章。”

  古代言论这么自由吗?

  杜蘅料想是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学子,初生牛犊不怕虎,丝妙批评的是诗词,他们却以为什么都能批评。

  “都批评些什么?”

  “太多了,有毁谤新政的,也有骂保法派的,还有人分析了北齐与我朝的局势。”

  “怎么分析的?”

  “无非就是老生常谈,说咱们大梁马政不行,养的马只能拉货。”

  大梁马政疲敝,这是众所周知的事。

  倒不是官吏不尽心,而是南方实在很难养出好马。

  这就是为什么北宋没了燕云十六州之后,一直干不过北边少数民族的原因,战马就是骑兵的装备。

  好比对面开坦克,你开拖拉机跟别人干,干个毛线!

  “批评的文章不可以占大篇幅,尖锐的问题暂时不要说,现在咱们报社的能量还很小,等到能量大了的时候,就可以畅所欲言了,否则现在被人参一本,咱们就得关张大吉。”

  “那第三期出什么内容?”

  杜蘅沉吟了一会儿,问道:“夏传莲和沈傲传来消息没有?”

  “前日到时有信件传回来,说是考察了几个州郡,各地都是丰收的景象,如今新政正热,要不要将此事报道出来?”

  “不急,让子弹飞一会儿。”

  何解忧微微皱眉,总感觉杜蘅有些高深莫测,弱弱的问:“莫非社长并不看好新政?”

  “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。”

  “……”

  虽然新政已经开始实施,但杜蘅尚未详细了解,不知王介甫的青苗法,与王安石有何不同。

  前世历史中的那位老王,最终的变法是以失败而告终的。

  自古变法者都死的很惨,但老王还算留了个善终,这也归于宋朝不杀士大夫的祖训,同时新政推行的时候,客观上确实也有些成效的。

  毋庸置疑,老王的变法是先进的,但理想是丰满的,现实是骨感的,越是先进的理论,落入庸才手里,只会酿成更大的灾难。

  “报纸也不一定每次都要四张,如果没有内容,那就少发几张,也不妨事的。”

  “那下官就回去准备了。”

  杜蘅点了点头,让人送了何解忧出门。

  接下来,他得去兵部做做工作了。

  ……

  兵部尚书姓秦名王字汉武。

  虽是文官,却颇有一些英气,年纪在四五十左右。

  当年杜蘅他爸出征的时候,他曾当过监军,算起来两家也是有些交情。

  只不过杜家获罪,很多交情都冷却了,官场是现实的。

  “杜侍郎怎么有空来我兵部?”

  “秦世叔,我来京这么久,怕人非议,因此不敢私下见你,但身为晚辈,不见你可又失了礼数。”

  秦汉武笑了笑:“你来兵部找我,那咱们就不算私下见面,就算被人看到,咱们也是光明正大,难道有人会告我们结党营私不成?来,到内堂去说话。”

  到了内堂,胥吏上茶之后,杜蘅这才徐徐打开话匣子:“秦世叔,听说咱们的边军,一直缺粮、缺饷?”

  “唉,谁说不是呢?户部的陈尚书一直拖拖拉拉,每次都有借口,说什么三司使衙门把他的钱袋子拿走了,他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这次高太后寿宴,他倒是挺舍得花钱的,你那官报社募资才募到两万贯,高太后一场寿宴就花了三万贯。”

  杜蘅暗暗咋舌,皇家花钱真的如流水啊!

  一场寿宴吃掉一个衙门。

  “刚才的话,也是咱们叔侄二人闲聊,万不可让第三人知道。”秦汉武忽然想到,杜蘅这厮是办官报的,要是把他刚才的话登载于报,那他的仕途也就到头了。

  杜蘅知道秦汉武性格耿直,虽为文官,却也同情将士的遭遇,因此多受文官集团的排挤。

  身为兵部尚书,在朝堂上也没多少话语权。

  “世叔勿忧,小侄这次就是来给你送钱的。”

  “送钱?我听说你小子很有经商天赋,可你赚到的钱送给我算是怎么回事?没得到时让人参一本,说你我之间暗中贿赂。”

  “呵呵,这钱也不是我的钱,送也不是送给你,而是送给兵部。”

  “哦,此话怎讲?”

  杜蘅成功的引起了秦汉武的好奇。

  于是顺理成章的就将之前报纸推行全国的计划,详细的对秦汉武说了一遍。

  “此法可行吗?”

  “全国那么多驿站呢,平时除了接待一些过路的官吏,并没有多少事,毕竟现在不是战时,有那么多军情信件要送,倒不如让他们送报纸。”

  秦汉武犹豫的说:“想法虽好,但只怕……会引起百官的反对。”

  “此事我已经向陛下言明。”

  “那陛下什么态度?”

  “朝廷现在缺钱,陛下自然不会反对,只是一国之君有一国之君的体面,这话该由我们来提。”

  “问题是该怎么提,才能让百官同意。”

  杜蘅笑了笑:“小侄已经想好了,等到朝会之时,世叔尽可向陛下去要饷,陛下肯定会问户部,户部照例还会哭穷,我料定户部会把球踢给三司使衙门。”

  “不错,户部一心想将三司条例司收回,一定会以此做文章,而三司又是新党的钱袋子,一定是捂得紧紧的,旧党那边也一定会帮户部说话,两党都不肯出钱,那么这个时候提出兵部和官报社合作,想必也不会有人反对了。”

  “正是如此。”

  “你入朝以来,我还担心你年纪轻,不谙官场之道,现在看来,完全是我多虑了,想不到你处事已然如此老辣。”秦汉武赞许的点了点头。

  为免非议,杜蘅没有在兵部久留,毕竟瓜田李下,杜家跟兵部的关系不可以走太近。

  出了兵部之后,杜蘅又去其他部门拜访,以官报社约稿为名,每个部门都走一遭,也就没人说什么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